主备:侯丙锋
|
审核:方朝霞
|
授课时间:
|
学案编号:02
|
班级:
|
姓名(小组):
|
第2--4课 秦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和演变
§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
强。
(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历程及顺序。
【 问 题 导 读 单 】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些理论和认识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2)社会根源: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吸取前朝诸侯割据的教训,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秦统一后,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中央权力,才能维护统治。(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西汉儒家董仲舒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理论。)(4)政治基础: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瓦解。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际上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立,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简单地说,该制度就是: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3.特点: ①皇权至上原则;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⑤宣扬“君权神授”; ⑥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