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2年10月25日,中国第1 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精确入轨。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亚太组网、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并按计划于201 3年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实践( )
①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错误,含④的选项均应排除。
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两个飞行器要以比子弹还快数倍的速度飞行,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好比百米之外“穿针引线”。这直接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解析:选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手控交会对接,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故答案选B。
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 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意识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解析:选D 。建国60多年来,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说明中国人民的水利实践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过程,故答案选D。
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解析:选A。科学属认识范畴,“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故答案选A。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项错误。C项干肢 不符。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D项错误。
5.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新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可见(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
④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 具有替代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C。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新发现宜居类地行星,说明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也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正确。③干肢不符。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来说仅仅是一种工具,④观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