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含详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隋唐前实行九品中正制,按出身门第选官,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九品中正制度无法满足庶族地主参政的要求,由此实行按考试成绩录取官员的科举制,不再以出身选官,由此导致门弟出身逐渐被淡化,因此选D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是两汉时的选官制,C项是隋唐的中央机构。
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入仕,从而能培养人民对政治的兴趣,而且选拔仕人决定权掌握在中央手中,各地域按名额获得其进士参政权,全国各地士子群集中央会试,从而把各地域集于一个中央统治之下。而A、D两项起不到培养人民政治兴趣的作用。察举制的实际决定权在地方不在中央。
3.古人有名有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人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至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则以字称呼。如刘备与曹操会面,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
A.备、操 B.备、孟德
C.玄德、操 D.玄德、孟德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