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含详解):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
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B.已经使用牛耕
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D.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范氏、中行氏不体恤百姓的苦难,想在晋国擅政,如今他的子孙流落到齐国务农耕地,这就如同原本是祭祀宗庙的牛,现在却在田亩中辛勤耕作。”“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是打的一个比方,因此可知春秋时期牛耕已很常见。故答案为B项。
2.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府专营政策,这在当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西周时期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排除A项;盐铁官府专营政策不等于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排除C项;这一政策恰恰体现了儒家大一统思想,排除D项。
3.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之中或历史人物之口,对于这些观点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重农抑商,丁反对商为末
[答案] C
[解析] 丙丁的观点并不完全对立,丙主张农商相互依存,丁反对工商为末,并不是强调工商为末,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