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含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答案] B
[解析]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表明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A、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世界各国”过于扩大。
2.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体现的主要问题是,各国实行货币贬值导致了国际经济秩序混乱,为解决这一问题,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3.1947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23国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其宗旨为“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消减关税和其他障碍,以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协定的签订突出表明( )
A.“二战”后新兴国家平等贸易有了保证
B.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确立
C.美苏争霸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经济开始走向相互依存和合作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