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13年第9期评论:尊重基层
尊重基层
苏北
近日在基层调研,见闻乡村发展呈现的生动创造和蓬勃气象,令人感奋。只是,多位乡镇 干部在倾心交谈之中都难掩一个共同的感慨:我们在基层苦些,累,些,这都不算什么,只是期望社会对我们多些理解,少些抹黑。
翻翻媒体的报道,听听坊 间的议论,看看部门的督查,我们或许以为,征地,拆迁,“被上楼”,“黑截 访”,群体性事件,压力型维稳,都是基层干部惹的祸。其实,板子还不能仅仅打在他们身上。
倾听乡镇干部这番苦涩的感慨,我们应该警醒。它所埋怨的、诘问的,不仅是舆论监督,更 有 政策设计、考核制度和领导作风。
我们时时号召深入基层,贴近基层,其实,乡镇干部更需要的是认识 基层,理解基层。我以为,更为根本的,是尊重基层,关心基层。
当一些政策实施难以被民众接受甚至激起民众的强烈反弹,我们在批评基层干部贯彻不力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这些政策的设计是否适应民众的需求?有没有考虑实际操作的问题?相关的实施细则是否 配套?当我们重复“上面的经都是好经”,“都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的同时,有没有反思,是否也有上面的经就是代表部门利益、政府一厢情愿折腾基层的假经、歪经?如一些地方自上而下推行 的强制乡村平坟复耕gkz6.net遭遇农民强烈抵制事件,所依据的不就是以“推进殡葬改革”名义下发的文件吗?更有甚者,我们看到,为推进建设农村新社区、万亩现代农业园和土地规模经营户而动员农民大面积流转土地、住进高楼之际,一方面红头文件、领导讲话都是“一定要尊重群众自愿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对基层干 部下达硬性考核指标,定人,保量,限期,还有种种严苛的问责,和波及亲属的株连。你让基层干部何去何从?
当一些任务指标落实普遍受阻而强制推行又导致变形扭曲,我们在批评基层干部工作软散的同时 ,有没有反思,究竟是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偏低,还是上级任务严重脱离实际?一味地秉持GDP至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绩考核模式,就不免或是逼迫、或是诱导基层干部以形式主义应对官僚主义,以短期行为炮制形象工程。如一些贫困地区出现“扶强不扶弱”“扶富不扶贫”的异化现象,基层干部自然难辞其咎。但是,他们也有苦衷:上级每年都要考核,完不成就要扣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即便花了钱也很难迅速脱贫,而扶贫资金投入后若不能很快产生效果,必然影响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