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三――溶液和胶体 5. 溶液和胶体
  [考点扫描]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2.溶液的组成,溶液的形成过程,溶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 溶解度与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5. 胶体的概念及其重 要性质和应用。
  [知识指津]
  1.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 分散系 | 溶  液 | 胶  体 | 悬(乳)浊液 | 
        
            | 分散质粒子组成 | 单个分子或离子 | 分子集合体 | 许多固体(或液体) 分子集合体 | 
        
            | 分散质粒子直径/1nm | <1nm | 1nm-100nm | >100nm | 
        
            | 能否透过滤纸 | 能 | 能 | 不能 | 
        
            | 能否透过半透膜 | 能 | 不能 | 不能 | 
        
            | 外  观 | 均一透明 | 多数均一透明 | 不均一透明 | 
        
            | 稳定性 | 稳定 | 较稳定 | 久置下沉(或分层) | 
        
            | 分离方法 | 蒸发、降温 | 渗析 | 过滤(或分液) | 
    
 
  2.溶液
  3. 胶体
  [范例点击]
  例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nm一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解析: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半透膜只能使溶液中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能使胶粒透过,以此用渗析法分离胶体与溶液;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过程中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产生氢氧化铁,灼烧后转化为氧化铁;而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先凝聚成氢氧化铁沉淀,灼烧后也转化为氧化铁。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