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二——电解质溶液、胶体
考向指南针
本专题属于高考必考内容,并且考查的热点众多、分散。从历年高考试卷看,考查的热点有:
(1)比较某些物质导电性的强弱;
(2)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3)依据电离、水解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某些问题;
(4)相同浓度(或相同pH)的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如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与较活泼金属放出氢气的速率或多少、中和碱的能力、稀释后的pH的变化等;
(5)将已知pH的酸、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分析混合后溶液酸碱性或计算溶液的pH;
(6)已知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酸碱混合,推断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或计算溶液的pH;
(7)已知混合溶液的pH,推断混合前的各种可能,或已知强酸、强碱各自的pH及混合后的pH,求混合时的体积比;
(8)对盐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作定性判断或定量计算;
(9)盐溶液蒸干灼烧后产物的推断;
(10)盐溶液的pH大小比较;
(11)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另外,判断离子共存、配制溶液、试剂贮存、化肥的混用、物质鉴别推断、某些盐的分离除杂等内容在高考中也涉及到盐的水解。
从发展的趋势看,在以后的高考中,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及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将仍是命题的重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热中之热。在高考试题中,特别是选择题,常常将盐类水解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pH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溶液的pH计算题设条件可谓千变万化,正向、逆向思维,数字和字母交替出现,与生物酸碱平衡相结合或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等试题在理科综合测试中出现可能性极大,今后很可能会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题目难度适中,推理性会有所增强。有关胶体的试题,命题有向着考查胶体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主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