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2014高考生物(浙科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word版作业: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含详解)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浙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1748 K
    上传用户西瓜西瓜花
  • 更新时间2013/8/9 9:49:1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基础巩固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3.2012•临沂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做到的是(  )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
④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项特点(  )
A.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



能力提升
5.2012•浙江模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图K33-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人工湿地示意图

图K33-1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6.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图表示的是(  )

选项 表示内容 甲 乙 丙
A 碳元素
的流向 消费者 CO2库 生产者
B 内环境成
分的关系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C 生态环境的
能量流向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D 甲状腺激素分
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甲状腺 垂体
乙甲丙
图K33-2K

7.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自我调节能力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若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更容易恢复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
8.湿地是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若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C.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D.湿地生态系统遭受污染,鱼类死亡进而加剧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9.2012•西宁模拟下列事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遭到破坏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10.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11.2012•大连双基如图K33-3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K33-3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12.2011•四川卷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图B 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种群密度变化图
图K33-4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13.为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00 mL的锥形瓶4个,分别标以1、2、3、4,各加入约400 mL清水后,向3、4号瓶中加入等量河泥,向2、3、4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然后,在4个锥形瓶中各放入1条金鱼,最后加水至同一液面,密封瓶口。将1、2、3号瓶置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室温不超过25 ℃),将4号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观察并记录每瓶中金鱼的生活状况。请分析回答: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哪条生活时间长?为什么?



(2)哪个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为什么?



(3)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



(4)本实验所得结论是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