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单元重难点突破卷”(名师解析+知识延伸)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 (2013·淄博一模)2013年2月12日,是清帝退位100周年,溥仪成为中国的末代皇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1912年中华民国参议院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留居故宫。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引起反响。
孙中山:“复辟祸根既除,共和基础自固。”
胡适:“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王东成(现代文史学者):(此事说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一个契约精神的流失。这种契约精神的流失,使中国历史形成了以“权谋”为特色的厚黑学。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三人对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一事的态度及其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的历史背景。
2. (2013·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材料二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颁布的?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