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单元重难点突破卷”(名师解析+知识延伸)二、经济文明 2
1.(原创题)右图是晚清甲午之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 )。
A.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的性质
B.外国资本对中国毫无影响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买办和官僚资本实质是私人资本
解析 由图片中国家资本、买办和官僚资本、外资资本和商人资本的构成可以看出晚清甲午之前已经出现中外资本的共存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故A项说法正确。B项错在“毫无影响”;C项错在“社会主流”,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应在辛亥革命以后;D项理解错误,其中的官僚资本是国有资本。
答案 A
2.(2013·潮州期末)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 从清单中分析,主要属于购置近代清政府海军装备的内容,与此有关的是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的史实,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余三人不符合这一史实。
答案 B
3.(2013·江苏泰州中学诊断)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
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 、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