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江西盟校二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2: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有哪 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第(1)问,“坏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有利于秦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影响”。第(2)问,回忆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可知是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从改革的艰巨性、改革家的个人命运、改革家的政治策略等角度回答“认识”。
答案:(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在推动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答出三点即可)
2.(2 013·西安模拟)“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