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习题的数量多,如何在总复习教学中进行物理模型的归类整理,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举一反三的创新推理能力至关重要,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举一些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物体的运动》这章的复习,学生大多能记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但对于式子中的物理量“s”、“vo”、“a”是矢量理解不深刻,因此对物体做有“往返”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的处理便模糊不清,而且这种模式的运动在以后复习《能量》、《动量》、《电场》等章节的综合问题时还会经常遇到。学生在处理一个新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某一小个旧问题没真懂而遇到障碍。所以对习题的教学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研究,让学生深化理解,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下面这个问题在《物体的运动》这章很常见。问题1:在阳台上以vo=20m/s竖直上抛一个物体,问经过多长时间物体落至阳台下面25m处?问题看似简单,但学生往往没有物体实际运动过程的“影象”而出现分析困难或错误。因此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不要急于把解答过程讲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该物理过程。首先,要重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物体运动的整个物理过程(而不是老师直截了当地说给他们听):物体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