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座号等填写(或涂黑)在答题卷的相应栏目内。考试结束,仅收答题卷。
       2.第Ⅰ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甩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栏目内。
第Ⅰ卷(选择题)
 
24.《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 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个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25.《汉书》分析某一政策“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该政策的作用是
       A.稳定西周政治秩序                                 B.削弱周天子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                                        D.扩大诸侯王权力
26.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喷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27.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红军长征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