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周本记 》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
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 )
A、大多数周人仍敬信天命 B、周武王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
C、周武王是最高决策者 D、周王的决策会听取政治经验丰富的臣子的意见
2、据史书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
制度。”因此可见该制度 ( )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的中央集权制 D、使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
3、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
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性贵族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4、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
战国的历史变动 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5、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
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
令性社会”指的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