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3届高三新课改高考适应性训练
历史能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方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5.(中国政治制度)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是西周创立的 B.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C.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由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
26.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对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A.与科技有关 B.与科举制有关 C.与写文章有关 D.指格物致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