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安徽省涡阳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4月)质量检测(历史)(课改部)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615 K
    上传用户rongerkl
  • 更新时间2013/4/15 19:10:5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涡阳四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课改部)                        2013年4月6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脆弱性 D. 连续性
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井田制趋于瓦解 
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 土地兼并严重
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 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