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2.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5.以下观点属于墨子的是( )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民为贵”、“君为轻”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6. 110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7. 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
A. 推行“以工代赈” B. 改良资本主义制度
C.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 企业实行国有化
8. 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加强,其根本原因是:( )
A. 两极格局的解体 B. 生产力的分工和发展
C. 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D. 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9. 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种植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