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全国理综)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使其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获得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 C
2.(2010·浙江高考)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预防接种的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有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要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故选C。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