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吉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 酒
邹汉明
如果要在酒类中找出一种契合江南人性格的品种来,那既非性情火暴的白干,也非混浊暧昧的米酒,更不是带着翻译口味的葡萄酒之类的假洋鬼子,而几乎——肯定——是黄酒。
首先是它的颜色,黄酒的暗黄,那是炎黄子孙皮肤的颜色。最初的造酒师傅一定洞悉了空气、皮肤与水的关系,才酿造出了这么一种与劳苦大众的肤色相呼应的性格鲜明的中国酒。不用问,老百姓家里的黄酒自然姓黄,是一种有着绵长时间概念的暗黄;是一灯如豆,映在原木家具上的暖色调的黄;是一种草黄,而非紫禁城里富贵至尊华美雍容的黄金之黄。这样一瓶与天下穷苦人的脸色相匹配的黄酒,千百年间,在底层百姓的手上传递着,温暖着他们眼睛里混浊的希望。苍白的嘴唇,混浊的眼睛,慢腾腾的性格,一张油腻腻的八仙桌,都是适合黄酒登场的。“菰正堪烹蟹正肥”的时候,村场酒薄,光膀赤膊,点几粒花生米,呷一小口一小口的黄酒,酒力泛滥,一醉又有何妨!只是,黄酒仅仅局限在长江以南一块并不很大的区域——此间又以广大寒冷的乡村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