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角度猜想:
2011年9月14,温家宝在大连举行的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指出新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5%,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对外贸易总额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近代以来,独立与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也是走近代化道路的两大主题。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一直没能彻底改变,近代化也一直未能实现。这一现象的真正改变一直到1949年。过去的60多年,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60多年,强国之路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近代化即由农业社会向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而其最根本、最核心的是经济领域的变化。对于我国的经济近代化,复习要注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要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建设,关键在于要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出历史启示,抓住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社会转型的过程,从概念上来看,
二、知识储备摘要:
1.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演变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经济结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点。1949年之前, 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先后出现了 经济、 经济、 经济、 经济,以及中共领导下的 经济,这些经济因素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不相一致,其产生与消亡的时间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