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角度猜想:
2012年2月23日《中国法制网》报道,2011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第一年。从2011年4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修改了7部法律,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等一批法律,审议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此外,还对煤炭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一件件法律草案的制定修改,一条条个别法律条款的修订完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政治的重要目标。通过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形成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为社会有序、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是当今中国的价值取向。但法制建设因时代、国情的差异而不同。而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治理方式,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经过共同努力和不断摸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如何正确认识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在推动文明演进中的得失,通过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采用“依法治国”来构建和谐社会,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是高考的重点。
(二)知识储备摘要:
1.古代中西方的“法治”
以海岸地理为特色的 文明催生了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早在古希腊的雅典,亚里斯多德就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经典论断及其理论。在古代罗马,经过 与贵族的不懈斗争,形成了罗马法。《 》成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在 (政体)过渡到 (政体)的过程中,公民法进一步发展成 法;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