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管子治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卒,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两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管仲曾对齐桓公说:“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是故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昵,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有司见而不告,其罪五。”
——贾文言《管仲与梭伦军制改革异同论》
材料二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