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问题是 …( )
A.宣统帝还未退位,农民坚决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答案:C 解题关键一要看时间,二要抓关键词,三要分析原因。“民国二年”就是指1913年;“帝德……皇恩”是指农民不忘记皇帝的大恩。
2.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C 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答案:C
4.“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一次革命完成( )
A.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
B.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C.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