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史学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2. 明太祖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同时据《明史稿》记载,明成祖继位后,明代藩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两则材料说明
A.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B.明朝放弃了中央集权制
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3. 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
A.定期朝觐秦始皇 B.主要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4. 自春秋初期,公元前688年开始置县,中国的行政区划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其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先秦萌芽时期,秦汉郡县制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州制时期,唐宋道(路)制时期,元明清行省制时期。从其演变历程看,不正确的是
A.行政效率提高,避免了决策失误 B.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C.反映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地方割据势力基本解决
5. 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