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揭阳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解析:“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动力是“寻金热”,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是航海、天文技术的提高。
答案:A
2.苏联史学家马吉多维奇的《地理发现史纲》以“遐想”评本书:“他向欧洲人报道了有7448个香料岛的南中国海。这些香料岛引起的欧洲人的遐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对这本书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B.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其积极作用不可抹杀
C.图中大汗的子民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对当时西方人看来极其荒谬
D.在西欧的流传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解析:由材料可知“本书”指的是《马可·波罗行纪》。该书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与《马可·波罗行纪》没有必然联系,所以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D
3.(2012·济宁模拟)“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