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济南模拟)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秦、楚两地相距甚远,说明①②③正确。④成语中不能体现。
答案:A
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解析:材料肯定农、工、商、虞各自重要的经济地位,提出了农、工、商、虞皆本的思想。
答案:B
3.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解析: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即草市。到唐代时,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据此草市指的是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选D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