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010·浙江教育考试院)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回答1~2题。
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 带和纬度分别是( )
A.温带,35°N—45°N B.热带,5°N—15°N
C.寒带,35°N—55°N D.亚热带,25°N—35°N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我国西北地区有红色碎屑岩系的分布,说明它当时所处的纬度是亚热带。
答案:D
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解析:青藏高 原隆起对亚洲气候影响突出,它使塔里木盆地变干变冷,故选D。
答案:D
(2010·天津一中)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建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因地制宜发展的理想信念。回答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