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编辑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能演练:第八章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湘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地理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87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2/7/25 16:08:5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系统,材料所给巴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所研究的范畴中,发展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畴;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答案:1.C 2.C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