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即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据历史资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由此可知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著名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