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2.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3.《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