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磁山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武安县治河北岸的台地上,C14测定约公元前6000-前5600年间。在遗址中发现的80个窖穴中存有腐朽粟的堆积,有的厚达2米以上,同时出土的还有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以及猪、狗、鸡和鹿、鱼、蚌、鸟类的遗骸,还有碳化的果实榛子、胡桃等。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该地:
A. 逐渐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B. 生产方式多元并存
C. 产生了最初的华夏文明 D. 处于打制石器时期
2.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形制大小相若的“冋形”现象是商青铜礼制的特质,多件同形器物大小依次递减的“列器”现象,多是“夏礼”在古蜀文明中的延续,三件同类形制相若的“三件套”现象则是“蜀礼”的体现。这表明:
A. 古蜀地区已有华夏认同理念 B. 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
C. 中华文明在交流中不断融合 D.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礼乐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