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练案13  第五单元 第13讲 两次鸦片战争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20
                                    K 
                                    上传用户zwq123zwq 
- 
                                
                                    更新时间2024/5/5 15:17:1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3讲 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2022?南宁)英国历史学家基尔南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背后发生的不是什么“文化冲突”或“礼仪之争”。或许中国政府故意设置礼仪障碍以婉拒对中国不利的要求,而英方也乐于设置礼仪障碍好以“被辱”为借口发动一场基于利益的战争。该观点( D )
A.批评了清朝的愚昧自大	B.否认中英意识形态的差异
C.揭示了中英战争的本质	D.丰富了对鸦片战争的研究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基尔南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认识有别于“文化冲突”或“礼仪之争”等传统解读,丰富了对鸦片战争的研究,故选D项;基尔南的观点并未批评清朝的愚昧,故排除A项;基尔南的观点虽涉及“文化冲突”“礼仪之争”,但并未否认中英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排除B项;基尔南的观点尚未深入到鸦片战争的本质,故排除C项。
2. 1842年7月爆发的镇江保卫战被称为鸦片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清军最高指挥者副都统海龄英勇抵抗,后自尽殉国。道光帝下令“谥昭节,入祀昭忠祠”。而后言官却指出,海龄曾在英军到来前下令关闭城门,滥杀无辜逃难民众13人。这说明( B )
A.忠君爱国成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