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看,春秋战国时代以前,我国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城市,而只能将其定位为城市的滥觞时期,即聚落、城堡、都城时期。下列不能为这一结论提供支撑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A.富足的巨商 B.最早的货币C.“市井 ”商业区 D.繁荣的商业中心
2.《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区的调整 C.自然条件优越 D.移民的迁入
3.汉朝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使用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遇到灾荒时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耕种并征收一定数量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40年间,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这一措施
A.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C.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 D.扩大了自耕农群体
4.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名、田土来源和性质、座落、卖产原因、买主姓名、价格、中介人等21项内容。此类契文如果加盖官印,即为“红契”,否则就是“白契”,两种契约都被认可。这种做法
A.带有资本主义萌芽色彩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体现了土地买卖制度化 D.推动了小农经济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