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设计,2010年洛阳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一等奖课题。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提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并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联系本课题的内容,课标内容标准要求:“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涉及到焓变和熵变等一系列难度较大的内容,在知识的深度上不易做过多要求。同时,本课题的知识在生活生产与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教学既要注意进行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还应兼顾本课题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并注重从学科中心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从本学科纵向维度上看,学生学习本课题时,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焓变等有关内容,同时也具备了对化学反应从能量、速率、限度等维度研究的思想。本课题联系以上知识,提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另一个维度——方向(自发与非自发)问题,并利用焓变判据和熵变判据综合对化学反应的自发做出判断。由于涉及了原理性较强和难度较大的熵这一物理量和“熵增原理”,学生学习时会感觉较强的陌生度。但在实际生活中,体现“熵增原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众多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对熵变和熵增做出一般性地常规探讨,并且创造了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