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21·四川绵阳模拟)《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
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
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
【答案】D 【解析】材料“《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反映了对周王朝统治秩序的维护,材料“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反映了赢得兼并战争胜利的要求,这种转变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追求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心理,故D项正确;材料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著作体现社会心理的特点,而非各流派主张的关联,排除A项;材料体现民众对大一统政治理想的追求,而非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排除B项;文化心理的转变不能体现礼乐制度的淡化,排除C项。
2.(2021·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但此时“太平”社会理想还处于萌芽时期。汉代,“太平”社会理想上升为官方的政治思想;汉武帝以后,“太平”“致太平”和“兴太平”等概念开始频繁出现。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先秦“太平”思想已占主流
B.汉武帝抬升了儒学地位
C.董仲舒改造了传统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