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编辑
【部编版】(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篇目一故都的秋学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4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部编版(新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486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2/6/14 20:36:4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单元寄语]

尊崇自然 铸塑人格

自然万物不仅是人类审视观照的客体和对象,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朋友与伙伴。尊崇和敬畏自然万物,使人性人格从俗世拘囿和欲望束缚中摆脱出来,臻于率性恣意、自由洒脱的人生境界,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秉持的人文立场,也是当代人所倾慕与向往的价值追求。

从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看来,自然万物的主要特征是自在与自由的结合与统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庄子的《逍遥游》告诉我们,理想人格是人们在自然万物的闲适悠然中熏陶和实现的,与人间群寰没有更多牵扯更细瓜葛。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缺憾与不足,就是人类与自然万物的脱节分离,人类以挥霍自然生态为代价,逐步遁入世俗歧路,成为内在精神的仆役和外在礼法的奴婢。

自然环境和生态万物不仅呈具审美价值,而且在礼法居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还具有抵御萎靡颓唐心绪、颐养高蹈人格的意义。例如魏晋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不满于当时统治者,将心思和情趣寄寓于文艺纵情于山水,以此陶冶品性化育人格,特别是文人士大夫所居处的秀丽山水,为他们涵育超凡脱俗的独立人格提供了有利条件。文人士大夫对自然万物和田园山水的体味和感悟,已经超越了两汉时期的比德说,而与更深远的审美人生相牵相依,成为孕育清朗人格的源头和津梁。阮籍在《达庄论》里说得非常清楚: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得之道而正者,君子之实也。”当时许多知识分子游放流连于自然山水之中,心境洁雅,心绪明澈,有组织地催发了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就人的审美心理过程而言,当人们驻足秀丽山水观赏旖旎景色时,主客体就会吸附互恰、融为一体,从而也就淡化了欲念驱役与功名束缚,自然生态美对人格美的陶冶,在这个意义上可能较之汉代“比德说”更富于人文精神。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