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编辑
语文试题:福建省2012高考 课后限时作业(十三)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
  • 文件大小94 K
    上传用户wenshanzhongxu
  • 更新时间2012/2/10 13:26:4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之内涵与定位

李中华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的关系,一味地追求而抛弃。在史伯看来,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因此,不继则为,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