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梁从诫
尽管人们在提起梁从诫时,总是习惯性地加上“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的头衔,但他的种种行为却显得颇为“寒酸”。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用过的废纸上,事先剪成一小叠,做成“名片”。每次外出吃饭,即便是赶赴香槟酒晚宴,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勺子、筷子。他拒绝纸巾,只使用一方发黄的白手帕。
梁从诫明白,环保主义者光做到“身体力行”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有策略去影响他人。然而,十几年中,人们常常看见梁从诫单薄而无奈的身影,在一个工业发展狂飙突进的国度中显得格格不入。他像一个孤独的老人,“可他依然坚持着,淡然而从容”。
一名“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记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梁从诫经常在国家机关、大学和社会机构进行演讲。有一次,全场只有5名观众,他却笑着说:“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的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他甚至感召了一名在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摆摊的小伙子。这个染着金发,崇拜切·格瓦拉的年轻人,每天收摊时,总会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捡拾废弃的塑料袋。
然而,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许多场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一段时间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梁从诫,总是这样一个老头:执拗,脾气火暴,不撞南墙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