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年级
|
高二
|
课题
|
课时3.1 传感器
|
课程类型
|
新授课
|
课程导学目标
|
目标解读
|
1.知道传感器的概念。
2.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知道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3.了解敏感元件的分类。
4.知道热敏电阻温度计和干簧管的原理及其应用。
|
学法指导
|
什么是传感器部分光敏电阻部分及以演示、分析、讲解为主,热敏电阻与金属热电阻以讨论、讲解为主,结合问题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
课程导学建议
|
重点难点
|
敏感元件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
教学建议
|
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在开篇的提示下搜集类似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充分展示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其中究竟的兴趣。为避免学生以为传感器是“高科技”而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教科书中利用人的体力劳动类比传感器的作用过程,让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什么是传感器,进而得出传感器就是“把被测得的非电信息,按一定规律转化成与之对应的电信息的输出器件或装置”。教科书中的传感器结构框图进一步揭示了传感器的结构,也为下一步探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课前
准备
|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
程序设计
|
学习内容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媒体运用
|
新课导入
|
创设情境
|
遥感卫星能在高空一览无余地观测地貌植被;计算机的显示屏上能实时显示远隔千里的画面;机器人能替代人完成各种复杂的劳动。这些现代化设备,有的复杂庞大,有的简单精巧,但它们都需要一种装置——传感器来获取信息。那么,什么是传感器?它为什么能获取信息?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
图片展示
|
第一层级
|
研读教材
|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
PPT课件
呈现学习目标
|
完成学案
|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
结对交流
|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
主题1:传感器
|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传感器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展示时的表述可能不是很准确,可以让其他学生来点评。
|
(1)体温计能测量人体的温度,常用的体温计是不是传感器?为什么?
(2)水银柱血压计和数字式血压计哪一种使用了传感器?
|
口头表述
|
主题2: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
教师点评:传感器能够把不易测量的非电学信号转化成便于测量的电学量。
|
为什么传感器一般都是将捕捉或感受到的非电学信号最后都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呢?
|
口头表述
|
主题3:传感器的类型
|
教师点评:传感器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感知外界信息的原理可分为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
|
(1)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传感器还有哪些分类方法。
(2)称重传感器能用数字显示物体的质量,它是将什么信号转化成什么信号呢?它属于哪一类传感器?
|
口头表述
|
主题4: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的实验原理
|
热敏电阻的特性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得出,实验也可用打火机替代吹风机,但火焰不要离热敏电阻太近。
|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如何变化?实验中读取温度计和欧姆表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微课
|
第三层级
|
基本技能检测
|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
PPT课件
|
拓展技能检测
|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
PPT课件
|
记录要点
|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
PPT课件
|
第四层级
|
知识总结
|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
PPT课件呈现
|
感悟收获
|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
|
课外拓展
|
介绍霍尔元件的应用
|
PPT课件
|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