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维持了秩序和周天子的尊严。孟子认为管仲不行仁政,最终未能统一天下。荀子更为直接地指出“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为天子大夫”。这反映了( )
A.儒家道义观的发展 B.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C.新的社会秩序已建立 D.华夏一体观念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管仲维持了秩序和周天子的尊严,许其为“仁”,孟子认为管仲不行仁政,荀子认为管仲缺乏仁义,所以从仁到仁政到仁义,体现儒家道义观的发展,故选A项;据材料内容可知孔子、孟子、荀子对管仲态度是不同的,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新的社会秩序没有建立,排除C项;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
2.战国时期,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评论当时各家思想,指陈其特点。这一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