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背景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的一首怀古名篇。当时,苏轼已46岁。他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前,因“乌台诗案”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由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很苦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遣。但他毕竟是一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所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定风波》
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