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周汝昌
《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谦,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是看错了。试看:
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试才题对额”——宝玉;五、“才选凤藻宫”——元春;六、“才华阜比仙”——妙玉。
这些例子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