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散文的另一重要成就是建立了一种成熟的群体风格。这与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严格地说来,唐文并没有形成一种群体风格,只有韩、柳诸大家的个体风格。韩、柳力倡“古文”,其对立面是六朝以来淫靡浮泛的骈文,改革的阻力甚大,诚如李汉所说,“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韩愈)志益坚,其终人亦翕然而随”,在颂扬中不免透露出他孤身奋战的寂寞。因而到了晚唐五代,旧习复煽,不仅骈文重新占据文坛的中心地位,古文写作也趋于艰涩怪僻,难以为继。宋代古文运动的情况就不同了。宋代文风改革得到封建朝廷的公开支持,阻力远较韩、柳时为小。如天圣七年仁宗下《贡举诏》戒除文弊,以后明道二年、庆历四年又下诏重申,这一行政措施跟文坛发展要求完全吻合,因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欧阳修即一再指出,下诏后,“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左焉”。而宋代古文运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并不是打击骈文本身,欧、苏本人都是“宋四六”的名家,欧还明确说过“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也”的话。因此,他们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文风革新上了。柳开、王禹蝽等人首先对浮艳空洞的“五代体”发起攻击,提出复兴“古文”的要求。然而,以大中祥符年间《西昆酬唱集》结集为标志,西昆体藻饰丰赡、典重华贵的时文又逐渐取代宋初简古奥涩、学古不化的古文作品,这又引起孙复、石介、穆修、苏舜钦等人的反对,西昆体时文的影响逐渐减弱,至欧阳修主持文坛.他的打击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