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文章,一般是指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属议论文性质类文章放在第一卷中去考查,是一个新的变化。从近几年高考试题选文来看,偏重于文艺科学方面的作品,学生对这方面知识欠缺,理解起来有难度。
1.在词的理解上,要注意词的多义问题。如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就出
现了三个“内容”,有着不同的内涵。这就需要明确三个“内容”所在的语境,根据语境来理解它们的确切内涵。
2.在句意的理解上,要注意抽象含蓄的句子。这些句子大多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题中有3题都是比喻性的。理解比喻性的句子,要从上下文的联系中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有的题目要求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概括,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概括是突出具体内容的潜在的思想,而要把这潜在的思想抓住,就要善于抓住主干,排除枝叶,选出最核心的内容。
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这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所谓重要信息,它是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社科类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都是重要的信息,文章为了论证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论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其根据是看信息与观点的关系,是正面证明还是反面抵消,是直接支撑还是间接扶持。如果信息本身比较复杂,由多处组合,还要看选项对信息本身是全面把握还是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