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编辑
【新人教版】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素养整合练9第二单元综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4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09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1/2/4 14:19:4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欣赏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情景上.情景作为核心范畴,很有中国特色。古典诗论之所以这样重视情景的关系.表面上看,是由于诗歌往往作为现场交往的手段.自然景观和人事关系都在现场引发.现场感决定了触景生情和即景抒情。往深处探索.这里似乎还有和中国的绘画一样的美学原则.那就是把重点放在人和自然的和谐上,在天人合一深厚的基础上,建构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诗学范畴

   现场感的”,一方面指所感对象是景物,另一方面指所感主体是人情。但有些诗评家却常把两者绝对割裂开来。如宋诗评家范晞文,在具体分析文本时, 往往把律诗对仗句的情景机械分割为上联景.下联情” “上联情.下联景之类。个中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传统的诗学理念中片面强调真和实.便不免将之推向极端。 至于机械地把联系在一起,就更加僵化了。在这一点上.连王夫之也未能免俗。他把景钉死在,也就是现场感上。他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就把景观的变成了现场亲历的

   对这个理论上的偏颇.许多诗评家长期含而混之,只有清代的黄生提出挑战:“诗家写有景之景不难,所难者写无景之景。”“有景之景”,写五官直接感知.因情绪而产生变异感,这是常规现象。而"无景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