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颔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诗人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诗人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2.孟浩然提出,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这首诗是怎样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