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预备知识
第二节 常用逻辑用语
2.1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常用逻辑用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本节的内容包括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2、能够判断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
二. 核心素养
1. 数学抽象: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概念抽象概括
2. 逻辑推理:本节内容依初中所学的定理,研究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引出本节知识点,从而体
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 数学运算:判断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利用充分必要关系求参数
4. 直观想象:讲解本节知识,利用初中所学过的定理,分析它们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从而引出
抽象概述了充分,必要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能直接的理解一个命题中,
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5. 数学建模:常用逻辑用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PPT
一: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
(1)知识引入
定理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如果四边形为菱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定理1是菱形的性质定理,即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菱形必有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能确定四边形为菱形,那么一定可以得出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而一旦某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不是菱形.
思考交流:试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定理2,定理3
定理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定理3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必要条件的概述:
一般地,当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旦q不成立,p一定也不成立,即q对于p的成立是必要的.
例如,在定理1中,“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为菱形”的必要条件.
例1:将下面的性质定理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用必要条件的语言表述:
(1) 平面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
解(1) “平面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可表述为“若平面多边形为四边形,则它的外角和为360°”,所以“外角和为360°”是“平面多边形为四边形”的必要条件;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可表述为“若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关于(轴对称,则这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所以“两个点的横坐标相 同”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点关于(轴对称”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