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宋代《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该颜料耐酸耐碱、B.《本草纲月》中有如下记载:“火药乃焰硝(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C.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2.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N2分子的电子式:
B.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C.CO2的比例模型:
D.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
Br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
B.1 L浓度为0.100 mol/L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为0.100NA
C.12 g石墨烯和12 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
D.0.1 mol 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NA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BaCO3不溶于水,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D.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
B.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C.涤纶、合成橡胶和有机玻璃均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6.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NaBr(aq)
Br2(aq)
I2(aq)
B.NaCl(aq)
Cl2(g)
漂白粉(s)
C.FeS2
SO2
H2SO4
D.SiO2
H2SiO3
Na2SiO3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8.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0.1 mol/L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3-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2Fe3++H2O2=O2↑+2H++2Fe2+
D.电解MgCl2水溶液:2Cl-+2H2O=2OH-+H2↑+Cl2↑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Y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Y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B.X单质的氧化性比W单质的氧化性强
C.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原子半径:r(W)>r(Z)>r(Y)>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