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解析:选C。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
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省吾身
解析:选C。仁者爱人是一种自律,而非他律,故A项错误;君主法治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礼乐规范是他律,故C项正确;三省吾身是自律,故D项错误。
3.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若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说明( )
A.周天子强化了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
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界一片萧索
解析:选B。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争霸不断,A项不正确;当时“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C项不正确;社会大变革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思想界十分活跃,D项不正确;孔子之所以不被重视,主要在于其思想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故选B项。
4.不属于孔子晚年整理的文化典籍的是 ( )
A.《诗经》 B.《论语》
C.《乐》 D.《春秋》
解析:选B。《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是孔子学习、传授、整理过的,而《论语》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的,不在题干要求的范围之内,因而正确答案选B。
5.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在孔子故里曲阜揭幕。胡希佳在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说:“更注重体现孔子的思想内涵。”这里所说的“孔子的思想内涵”主要指的是( )
A.“仁”和“礼” B.仁政和教育
C.“礼”和教育 D.办私塾教育
解析:选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
A.主张用残酷的刑罚统治人民
B.主张用“政”和“刑”来治理人民
C.主张用“德”和“礼”教化约束百姓
D.主张“政”“刑”“德”“礼”并用
解析:选C。注意材料中的“德”“礼”的信息,在孔子看来,用刑罚统治人民,人民会没有耻辱感;用“德”“礼”治理国家,则人民有耻辱感并严格要求自己。
7.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解析:选A。“仁者爱人”,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8.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
A.政在大夫
B.学而优则仕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内圣外王
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要在社会中站得住,也要使别人在社会中站得住;自己要在社会中事事顺利,也要使别人在社会中事事顺利。人在社会中要尽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
9.《论语·述而》:“不愤